公司动态

《豳风狭义》:清代南方桑蚕出产“教科书”

    ◎陈 静    “春日载阳,有鸣仓庚。女执懿筐,遵彼微行,爰求柔桑……蚕月条桑,取彼斧斨,以伐远扬,猗彼女桑。”这些精美的诗句出自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,刻画了两千多年前的豳地,也就是明天陕西旬邑、彬州一带蚕桑出产的昌盛气象。然而到了清代初期,陕西地域曾经很长时光不养蚕了,时人年夜多以为是由于“风土不宜”,即陕西的气象跟泥土不合适种桑养蚕。不外,这种过错的观点很快就被外地一位叫杨屾的农学家攻破了。    杨屾,字双山。他博览群书,粗通地理、乐律、医农跟政治,但在小童时代就破下不加入科举、矢志求实之学的抱负。他以为“食出于耕,衣出于桑”,耕桑是关联庶民饥寒温饱的年夜事,是最求实的学识,以是为了实现本身抱负,他毕生绝年夜局部时光都在故乡开馆办学授徒,努力于农桑推广。    由于坚信陕西不合适种桑养蚕,外地的庶民重要莳植食粮作物,每年都要卖失落一半以上的食粮到外省调换布疋。为懂得决这个成绩,杨屾曾试着在外地莳植木棉跟苎麻这两种纺织品质料,但后果并不睬想。有一天,他在诵读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这首诗的时间,忽然认识到,既然陕西一带古时间可能种桑养蚕,那么当初也应当能够。为了验证本人的主意,杨屾博览蚕桑文籍,遍访各地蚕农,终于找到了合适陕西种桑养蚕的方式。之后,他在故乡兴平做实验,亲身莳植了上百棵桑树,并从北方引进蚕种。固然乡亲人都不看好他这一行动,但杨屾不为所动,经心照顾蚕种,从未懒惰。很快,他养的蚕就吐丝成茧。在缫丝那一天,村夫纷纭赶来不雅看,当看到缫出的蚕丝坚固有色、光明如雪,都惊叹不已。杨屾用实际证实了陕西不宜种桑养蚕的说法是过错的,于是,不少乡亲人开端效仿杨屾养蚕,并获得了不错的播种。    13年后,因为兴平的养蚕人年年都有播种,邻县的庶民也开端纷纭仿效,杨屾便决议将本人种桑养蚕的实际教训停止体系的收拾跟说明,撰写成《豳风狭义》一书,并于乾隆六年(1741年)将书稿献给陕西省府,盼望由官府在陕西省推广,从而振兴豳地种桑养蚕的遗风。    《豳风狭义》约8万字,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卷。杨屾以为“欲事蚕者,先树桑”,种桑是养蚕的条件,以是卷上讲桑树的莳植种植技巧,末附有柘的莳植法;种桑之后须要制造养蚕的东西,以是卷中固然重要讲蚕的豢养跟缫丝技巧,但也记载了编蚕筐、造蚕架、编蚕网等筹备任务;卷下重要讲纺织技能,末附柞蚕(也被称为槲蚕)的豢养与缫丝方式。杨屾以为农业除了耕、桑,还应当包含树、畜,只有四者片面开展,方能致富。以是除了蚕桑的内容外,他还写了《畜牧大概》跟《养素园序》等外容附于此三卷之后,前者记载了豢养猪、羊、鸡、鸭等植物,以及医治这些植物疾病的方式;后者记载了园圃种植技巧。    为了使《豳风狭义》愈加艰深易懂,杨屾多用俚语,且在先容种桑养蚕的技巧跟养蚕的种种东西时配有插图,让人高深莫测。别的,杨屾还在一些主要的出产工序插图上配有与内容分歧的歌谣,如《浴蚕种图》上配有歌谣:“蚕种三浴壳易脱,来岁丝纩天然多。莫惜手指怯寒冻,不日盈箱五裤歌。”这些歌谣多为五言或七言,便于诵读影象,从而使蚕农更快、更纯熟地控制技巧。    乾隆七年(1742年),《豳风狭义》刊刻印行后,很快就惹起了人们的器重,敏捷在天下各地传播开来,河南、山东等地都曾重刊这本书。陕西、山东、辽宁等地纷纭开端种桑养蚕,蚕桑业在我国南方逐步失掉推广。这部书不只是清朝时代南方蚕桑出产的“教科书”,对咱们明天研讨农桑技巧仍有必定的参考代价。1959年,学者郑辟疆跟郑宗元对《豳风狭义》停止了订正,将其编入《中国古农书丛刊蚕桑部》,1962年由农业出书社出书,就是对这位农学家及其著述的一种确定。    [作者系济南中汉文化学院(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)副教学]